心理咨询师最怕遇到的5类求助者,过来人教你避坑

李子勋

李子勋

2025-04-30 17:58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 关注

"上周有个咨询师朋友和我吐槽,说她遇到个来访者,每次咨询都带着录音笔全程记录,聊完还要她逐句解释专业术语..."在心理咨询行业摸爬滚打8年的李老师苦笑着摇头,"这种情况我们见多了,今天就说说咨询师最头疼的几类求助者"。

第一类:把咨询师当算命先生

张女士第一次咨询就带着生辰八字,非要咨询师预测她什么时候能升职加薪。这类求助者往往把心理咨询等同于占卜问卦,总想获得"包治百病"的速效药方。其实心理咨询更像是健身私教,需要双方配合制定个性化方案。

第二类:把咨询室当树洞

王先生连续3个月每周准时来访,但每次都在重复抱怨同事抢功劳。当咨询师试图引导他调整应对方式时,他却说:"我就是想找个人说说,你别整那些专业术语"。这类来访者需要明白:有效咨询需要主动参与,不是单方面倾诉。

第三类:搞全程录音的"取证达人"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位,这类求助者往往带着防备心理,把咨询过程当作证据收集。曾有咨询师遇到来访者要求签保密协议的同时,自己却偷偷录音准备维权。建立信任需要时间,但连基本坦诚都做不到,咨询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第四类:把建议当耳旁风的"复读机"

赵同学每次都会认真记笔记,可下次咨询还是原样的问题。"您上次说的沟通技巧我试了,但同事还是不理我",细问才发现他根本没实践。心理咨询不是魔法,需要结合生活实践才能见效。

第五类:要求24小时待命的"紧急呼叫者"

凌晨两点打电话说失眠要聊天的,周末连环call问感情问题的...专业咨询师都会明确设置服务边界。真正有效的咨询需要保持适度距离,就像中医调理讲究"服药忌口"。

从业12年的刘咨询师分享经验:"遇到这些情况,我们会采用'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求助动机,再说明专业边界,说一千,道一万给出替代方案。比如对总想录音的来访者,可以建议他们用笔记代替录音"。

需要提醒的是,心理咨询需要双方共同遵守基本规则:准时赴约、坦诚交流、适度期待。就像去医院不能要求医生包治百病,心理咨询也需要遵循专业设置。下回来聊聊《心理咨询师如何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教你找到最匹配的心理帮助。

心理咨询师如何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心理咨询师如何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

心理咨询师如何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

一、专业领域是否“对口”

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比如有的咨询师专注处理焦虑、抑郁情绪,有的擅长婚姻家庭问题,有的对青少年心理更有经验。

举个例子:如果求助者因为职场压力大失眠,但咨询师的主要经验在儿童行为矫正,这时候咨询师可能会建议转介给更对口的同行。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硬着头皮接不擅长的领域,反而耽误求助者的时间。

二、时间安排能不能“对上号”

心理咨询需要固定频率(比如每周一次),但有些求助者因为工作、居住地等原因,很难保证稳定咨询时间。

比如一位经常加班的上班族,只能晚上10点后有空,而咨询师的线下咨询最晚只排到晚上8点。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可能会推荐更适合对方时间安排的线上咨询渠道,或者建议调整咨询频率。毕竟“有一搭没一搭”的咨询节奏,效果容易打折扣。

三、沟通方式是否“同频”

有的求助者希望咨询师直接给建议,有的更愿意被倾听;有人习惯理性分析问题,有人需要情感支持。

比如一位逻辑性强、喜欢用数据说话的工程师,遇到偏爱用艺术治疗(沙盘、绘画)的咨询师,双方可能在沟通方式上需要更长时间磨合。这时候咨询师会观察:自己是否能灵活调整沟通策略?求助者是否愿意尝试新方法?如果双方“频道差太远”,及时转介对彼此都更负责。

四、个人状态是否“接得住”

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状态起伏。如果咨询师自己近期经历重大生活变故(比如亲人离世、健康问题),可能暂时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比如一位刚重返岗位的产后妈妈咨询师,遇到因育儿焦虑而来的求助者,可能会因为自身激素水平、睡眠不足等问题,难以保持客观中立。这时候主动告知自己的情况,把求助者推荐给状态更稳定的同事,反而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五、价值观冲突是否“踩雷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底线。比如有的咨询师坚持“生命至上”原则,遇到有自伤行为的求助者会全力干预;但若求助者反复强调“这是我的自由选择,不需要你干涉”,双方就可能产生根本性冲突。

再比如:咨询师个人反对婚前同居,而求助者正因为同居矛盾前来咨询。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如果无法保持价值中立,很容易把自己的判断带入咨询过程,反而影响求助者的独立思考。

我个人觉得:判断“合不合适”从来不是咨询师单方面的选择。如果你在接受咨询时感到不被理解、进度停滞,也可以主动提出疑问。好的咨询关系一定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就像跳双人舞,步伐一致才能走得更远。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李子勋

心理咨询 | 创作者  IP属地: 陕西
文章476
粉丝234
关注3

对于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他遇见的每样东西看起来都像一颗钉子,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记住所有事,会跟什么都记不住一样不幸。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