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答辩避坑指南:手把手教你用680块报名费换红本本
温师月
2025-05-04 14:32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一姐妹去年考心理咨询师二级时,最怕的就是这个答辩环节。680块的报名费说多不多,但要是折在说一千,道一万这关,前面笔试、实操全白搭。今天我就把亲身经历掰碎了说,保证你听完心里有底。
一、答辩现场那些要命的细节
1. 进场别犯傻:那天我亲眼见个姑娘穿露肩装被考官提醒,说一千,道一万得分愣是比同组低5分。建议穿浅色衬衫搭深色西裤,既专业又不死板。
2. 材料带双份:案例报告打印3份放文件袋,U盘里存好PDF和Word两个版本。去年考场就有打印机卡纸的,临时找电脑店的都有。
3. 时间把控诀窍:15分钟陈述别念稿!准备个蓝牙翻页笔,讲到关键数据时故意停顿2秒,考官注意力立马抓回来。
二、三大死亡提问怎么破
主考官最爱问的三类问题我整理了应对模板:
当被质疑案例真实性:"这个案例确实存在加工,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隐去了工作单位和住址信息,但核心干预过程完全真实。"(边说边翻到案例附录的知情同意书)
遇到理论套用追问:"选用认知行为疗法是因为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存在明显扭曲,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我在第4次咨询时其实尝试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主动暴露思考过程比完美答案更重要)
被问及自身局限:"目前对家庭系统疗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所以督导建议我在下次咨询时..."(千万别说"我会继续学习"这种空话)
三、680块花在刀刃上的秘诀
报名费里包含的3次模拟答辩一定要去!我第二次模拟时被批"像在读论文",后来调整了三点:
1. 每页PPT不超过7个字,改用思维导图展示逻辑
2. 准备个30秒电梯演讲版本,预防考官中途打断
3. 把专业术语换成"就像我们平时安慰朋友时..."的生活化比喻
现在回想起来,答辩通过的关键根本不是理论多扎实,而是要让考官觉得你是块能做咨询的料。亲情提示下,今年开始答辩教室全程录像了,说话时记得看三位考官的眼睛轮流停留,别老盯着摄像头。
下篇预告:《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必备:这5类案例最容易抽中》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必备:这5类案例最容易抽中
一、青少年情绪问题
考试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青少年情绪困扰的案例。比如厌学、考前焦虑、亲子冲突等。这类题目通常会给一个中学生或大学生的背景,描述TA突然成绩下滑、情绪暴躁、拒绝沟通等情况。
备考时要注意两点:
1. 家庭系统视角:别光盯着孩子的问题,要考虑到父母教育方式、家庭互动模式的影响。比如家长过度控制可能导致孩子逆反。
2. 发展阶段特征:青春期特有的自我认同危机、同伴压力都是高频考点,答题时结合埃里克森理论会更稳。
二、职场人际关系冲突
上班族因为同事矛盾、上下级关系紧张来咨询的案例,几乎每年必考。常见情境包括:
被同事排挤的新员工
因升职竞争引发的焦虑
跨部门合作中的沟通障碍
这类题目重点考察咨询师对“职场边界”和“压力应对”的理解。比如遇到领导PUA的情况,不能直接教来访者“辞职”,而是帮TA梳理资源,建立自我价值感。
三、婚姻情感危机
夫妻冷战、出轨信任重建、婆媳矛盾……这类案例的关键在于:
1. 避免站队:考官最忌讳咨询师偏向某一方,重点要引导双方看到互动模式。
2. 实用技巧:比如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换位思考,或者布置“每日感恩记录”作业。
去年有考生抽到“妻子发现丈夫打赏女主播”的案例,答题时除了处理情绪,还要考虑网络时代亲密关系的新特点,比如虚拟陪伴的需求。
四、突发创伤后应激反应
比如车祸、亲人离世、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干预。这类题目有固定得分点:
急性期:稳定情绪(深呼吸、安全岛技术)
恢复期:叙事疗法帮助重构经历
长期支持:社会资源链接(支持小组、法律援助)
特别注意:如果案例中提到“失眠”“闪回”等关键词,一定要评估是否需要转介精神科。
五、老年人孤独与价值感缺失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这类案例逐渐增多。常见场景包括:
空巢老人反复抱怨身体疼痛,检查却无异常
退休后失去生活目标,与子女矛盾加剧
答题时要突出“生命回顾疗法”和“社会参与”两个方向。比如建议老人参加社区活动,或者通过录制人生故事找回意义感。去年有考生用“园艺疗法”结合案例中老人爱种花的特点拿了高分,灵活应变很重要。
备考划重点:
1. 多练真题,用手机录音模拟答题,检查自己有没有“嗯”“然后”等口头禅。
2. 案例中提到的每句话都是线索,比如来访者说“所有人都讨厌我”,可能提示认知扭曲。
3. 着装别太随意,素色衬衫+休闲西装能给考官留下专业印象。
亲情提示:抽到案例后先花1分钟理清思路,把“共情—评估—干预”的框架写在草稿纸上。遇到没见过的类型也别慌,牢牢抓住“倾听—正常化—资源挖掘”三步走,基本分都能拿到。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