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自己有心事该找谁?2024年咨询渠道价格表

李玫瑾

李玫瑾

2025-05-15 10:32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 关注

前两天在同行交流会上,有个从业八年的老咨询师说漏嘴:"咱们这行自己抑郁的比例比普通人还高3倍"。这话虽然没官方数据支持,但确实道出个扎心事实:天天帮别人疏导情绪的人,自己憋着心事该找谁?

一、资深同行才知道的4个正规渠道

1. 行业协会督导(300-800元/小时)

省心理学会每月提供2次免费督导名额,要提前三个月排队。某三甲医院心理科主任跟我说:"去年我女儿高考焦虑,就是通过协会找的上海督导,效果比普通咨询强两倍"

2. 高校专家门诊(挂号费50-300元)

注意要选有临床心理学背景的教授,别挂错精神科。北京王老师去年离婚时,每周三下午准时到北师大心理诊所报到:"教授说话一针见血,三次咨询就把我三年没想通的事理清了"

3. 跨城同业小组(AA制人均200-500元)

长三角有个二十人左右的秘密小组,成员轮流当来访者。杭州李咨询师透露:"我们定死规矩——小组成员绝不接彼此个案,防止双重关系"

4. 海外视频咨询($150-300/小时)

适合处理职业耗竭等深层问题。深圳张老师去年通过APA官网找到纽约的华人督导师:"虽然贵,但人家20年督导经验确实值这个价"

二、千万要避开的3个坑

别找自己带过的实习生:"去年有个同行找前学员咨询,结果咨询记录被泄露到行业群里"

警惕低价促销套餐:"99元三次咨询的,八成是培训机构的新手拿你练手"

线上平台要看实体地址:"去年有咨询师在写字楼隔断间做咨询,隔音差得能听见隔壁打麻将"

三、“懂行的人”的血泪经验

广州周老师花了三万块才明白的道理:"别迷信头衔,有次找了个挂着‘国际认证’牌子的,结果发现证书是菲律宾某野鸡机构发的"

现在行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看咨询室地毯厚度。真专业的机构会铺消音地毯,那种踩着嘎吱响的木地板办公室,建议转身就走。

心理咨询师需要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心理咨询师需要定期做心理体检吗?

心理咨询师需要定期做心理体检吗?

心理咨询师每天听别人倒苦水,自己会不会也"憋出病"来?这个问题就像问医生会不会感冒一样——当然会!我认识不少从业十年的咨询师都经历过情绪"卡壳"的阶段:有位老师连续处理青少年自残案例后,自己开始莫名焦虑;还有个新手咨询师接诊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时,突然发现自己在超市听见吵架声就心慌。这些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心理咨询师定期给心理"把脉"太有必要了。

一、为什么说心理体检是职业标配

1. 情绪垃圾桶会满

每天接收大量负面情绪就像搬运工扛沙包,再强壮的人也有累的时候。有个数据很说明问题:某心理机构调查显示,超四成从业者存在中度以上情感耗竭。

2. 职业盲区藏暗礁

长期做咨询容易形成"我懂心理学"的错觉,就像老司机更容易忽视交规。有位督导老师说过:"咨询师最难察觉的,往往是自己习以为常的情绪反应模式。"

3. 专业要求不含糊

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机构把定期心理评估写入岗位要求。这不是不信任,而是对来访者负责——就像外科医生要做手部体检才能上手术台。

二、心理体检到底检什么

不是让你填几张问卷就完事。完整的心理体检应该包括:

情绪压力测试(测焦虑抑郁指数)

职业耗竭评估(看有没有"情感麻木"倾向)

典型案例复盘(和督导讨论近期棘手案例)

人际关系扫描(伴侣朋友觉得你变没变)

重点要关注三个"异常信号":连续两周失眠、对来访者产生强烈情绪反应、总想推掉咨询预约。这些红灯亮起时,千万别硬扛。

三、日常自检小妙招

除了定期专业评估,平时可以这样自查:

1. 每周留半天"情绪放空日",完全不想工作

2. 准备个心情记录本,画表情符号记每天状态

3. 跟同行组个"吐槽小组",但记得定个安全词

4. 发现听情歌突然想哭?赶紧约督导聊聊

有位资深咨询师跟我说,她现在每接50个咨询小时就主动做次心理体检,就像汽车定期保养。毕竟咱们这行是用"人"当工具,工具状态不好,怎么帮别人解决问题?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李玫瑾

心理咨询 | 创作者  IP属地:河南
文章474
粉丝133
关注23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