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接纳、尊重的教育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过,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会更好地成长。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正在努力中。以前孩子拉小提琴的时候,我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孩子特别逆反。有一天,我开始按他的想法来,不再总是在旁边不停地告诉他哪里错了,而是让他自己拉,也不再指定非要拉老师要求的曲子,只是多鼓励他,为他喝彩,孩子拉完后反而会过来征求我的意见。过了几天,儿子跟我说:“妈妈,今天还按昨天那样练琴。”就这样,孩子反而喜欢练琴了。

不过,理解、接纳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理解孩子,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理解之后才能接纳,后续章节我们会讨论如何理解孩子的各种问题。

学会尊重孩子,是很多父母需要学会的功课。但是,尊重孩子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按照孩子的意见来,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好中庸之道。

在重要的事情上一开始还是需要父母做决定的,但是要多和孩子商量,听取他的意见;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逐渐多让他做决定;而在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可以早日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是孩子会享受到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二是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经历,有助于成长。

比如中考志愿或者专业选择等问题,孩子一般来说并不能深入了解各类高中和各种职业的情况,如果完全由孩子来做决定往往是不负责任的。所以,父母一般需要参与意见。但是家长可能也不太清楚,所以需要早早去做调查研究。充分地了解情况。之后再和孩子讨论,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一起多商量,最后达成一致。这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地讨论。

很多问题是复杂的,需要配套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孩子提出了一个想法,不想练琴了,那么应该尊重吗?此时首先接纳孩子的现状,去寻找孩子不想练琴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兴趣,或者觉得太难,也可能老师不适合……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培养兴趣,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之后孩子可能自然想继续练了。如果经过这样的尝试、努力,孩子还是讨厌练琴,或者证明他在这方面并不擅长,那么尊重孩子的意见,放弃也是可以的。

孩子需要适当地管和限制,但是如果限制太多,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或者管得、干涉得太多,不停地纠正,那么就像被捆住了手脚,孩子会感觉难受,容易烦躁、发脾气。几岁的孩子就会反感过多的管教和限制,到了青春岁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即使你的态度是温和的,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压抑,可能会让孩子有窒息的感觉。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询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