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心理督导避坑,这三点最关键

李一

李一

2025-04-17 11:49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 关注

在增城区遇到不少心理咨询师同行问同一个问题,"参加专业督导到底该怎么选?"作为从业8年的二级心理咨询师,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切身经验。

去年参加某机构督导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冲着"国际认证"的名头报名,结果发现导师连华南地区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都不了解,全程照搬国外案例。这就像广东厨师学做川菜却连花椒都不认识——完全不对路子。

结合这些年踩过的坑,给大家三个实在建议,

第一看导师的"临床温度"。上周参加林老师的督导,她当场掏出自己十年前接诊的案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个来访者的后续追踪。这种扎根本地、持续跟进的导师,比只会讲理论的教授更值得跟。

第二要警惕"“抱过”"承诺。某机构打着"督导后保证接单量翻倍"的旗号,结果教的全是营销话术。真正的督导应该像老茶农带徒弟,手把手教你怎么"看茶青、炒茶青",而不是直接给你包装好的茶叶罐。

第三注意小组规模。上个月参加的小班督导(6人制),光讨论一个强迫症案例就用了三小时,每个人都能深度参与。对比之前20人规模的督导,往往变成导师的单口相声。

区心理咨询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跟对督导的咨询师,个案复约率平均高出37%。但选错督导的代价不仅是金钱损失,更可能形成错误的咨询惯性。就像学自行车,如果开始就习惯了歪把,后面矫正比初学还难。

建议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先参加试听。好的督导现场应该有"剥洋葱"的感觉,层层深入个案本质,而不是停留在技术表面。就像我们增城的荔枝,剥开粗糙的外壳,里面是晶莹剔透的果肉。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询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李一

心理咨询 | 创作者  IP属地: 山东
文章347
粉丝54
关注8

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