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心理咨询师拿证,两年真实踩坑总结
舒东
2025-05-19 12:31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两年身边越来越多人找我打听心理咨询师考证的事,特别是四川大学的培训项目。作为“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我的经历,顺便把那些培训机构不会告诉你的门道都摆出来。
先说说为啥选川大。当时我对比了七八家机构,发现川大最大的优势就是"三有":有心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临床心理咨询门诊部,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培训直接对接医院实习。去年我们班32个人,有6个直接留在了华西医院的心理门诊部实习,这可是花钱都买不到的机会。
报考流程比想象中复杂。别看官网写着"大专学历可报",实际上还要看专业背景。我同期报名的朋友里,学护理、教育、社工这些相关专业的通过率明显更高。建议准备三份材料:学历证明原件扫描件、单位推荐信(自由职业者找社区开)、300字个人陈述,这个陈述千万别写假大空,重点突出你的助人经历。
培训费这块要睁大眼睛。基础学费12800元看着合理,但后面藏着三项必选消费:案例督导费(4800元)、实习保险费(900元)、教材押金(2000元)。最坑的是教材押金,必须买他们指定书店的全套教材才能退还。建议提前在二手平台收学长学姐的旧书,能省下1800左右。
考试通关有诀窍。笔试部分重点啃透《咨询伦理》和《心理评估》两本书,这两年大题都出在知情同意书撰写和心理量表选择上。实操考试要特别注意着装,去年考场直接劝退三个穿牛仔裤的考生。建议准备两套衣服:笔试穿舒适休闲装,面试穿浅色系衬衫+深色西裤。
现在这个证书的含金量,在成都地区确实吃香。我拿证后兼职做青少年心理咨询,时薪能到300-500元。但要提醒的是,千万别信那些"包就业"的承诺,我们班真正全职做咨询师的不到三分之一,更多人是在学校、社区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服务。

四川大学心理咨询师考试难度实测
一、考试内容“实在”,不玩虚的
川大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但别被“理论”俩字吓到。题目主要来自《基础心理学》《咨询技能》这几本教材,重点很明确——基础概念、常见案例分析、咨询流程规范。比如去年考过一道题:“来访者反复倾诉工作压力大,但拒绝讨论家庭关系,作为咨询师该如何应对?”这种题不考死记硬背,重点看你能不能把书上的沟通技巧用到具体场景里。
有个去年上岸的考生说:“考前以为要背好多治疗流派,结果卷子上连弗洛伊德的名字都没出现,反而考了四五道关于倾听技巧的案例分析。”这说明考试更看重实用能力,不是比谁背书厉害。
二、通过率比想象中友好
官方没公布具体数据,但根据培训班内部统计,认真复习的考生首考通过率在65%左右。不过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缺考率”高达20%,很多人报了名却没好好准备;二是补考通过的人里,超过80%是因为第一次轻视了实操部分。
监考老师透露过一个小秘密:笔试改卷时,如果考生在案例分析题里能写出3条以上具体干预措施(比如“先情绪安抚再引导自我觉察”),就算其他题稍微扣分,及格概率也会大增。这说明考官更在意你是否具备基础咨询思维。
三、备考千万别踩这些坑
1. 盲目刷题不如吃透真题
往年真题重复率约15%,重点题型重复率更高。比如“咨询伦理”板块每年必考2-3道题,去年考了“来访者送礼物该不该收”,前年考了“咨询记录保密范围”。把近五年真题里的伦理题整理出来,基本能覆盖考点。
2. 忽视日常积累要吃大亏
考试中会有10分左右的“超纲题”,比如去年突然考了疫情期线上咨询的注意事项。这种题其实在心理学公众号、行业新闻里早就讨论过。平时多关注“壹心理”“简单心理”这类平台的文章,关键时刻能救命。
3. 实操考试别光练“标准话术”
现场模拟时,有考生把教材上的“共情话术”背得一字不差,结果被考官提醒“太像机器人”。后来才知道,考官更看重眼神交流、语气停顿这些细节。有个姑娘分享经验时说:“我回答时特意放慢语速,中间停顿两秒才接话,反而拿了高分。”
四、这些资源让你少走弯路
川大继续教育学院官网每月更新免费公开课
图书馆三楼角落有历年考生整理的手写笔记(编号PSY-03开头的档案盒)
校内二手书店能淘到带重点标记的旧教材
食堂二楼心理咨询角每周三下午有学姐答疑
现在去考场还能看到个有趣现象:候考室里有人捧着砖头厚的《心理学大辞典》猛啃,也有人拿着半旧的笔记本反复看自己个人觉得的“十种常见咨询误区”。后者往往考完出来表情更轻松。说到底,这个考试就像体检——不是要你变成超人,而是确认你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比起考试本身,更多人卡在持续学习上。有位考官私下说过:“我们不怕考生基础弱,就怕考完就拿证吃老本。心理咨询这行,真正的考试在拿到证书之后。”所以哈,觉得难的同学别焦虑,你担心的那些考点,可能根本没那么可怕。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