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真实的心理目标
兰晓雅
2022-10-19 11:12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 关注
心理学有人能了解自己的目标。而且从专业角度来说,深入理解人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想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因为人的行为包含很多层意义。不过有一个法子比较有效,那就是将这个人的行为活动汇集起来,然后用图表展现出来。例如,先确定他某一段时间的态度,然后找到符合这种态度的内种行为,将这两种行为用两个点来表示,井连接起来形成曲线,用这个来表示时间上的不同。通过这种方法,我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人,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下面我们借助一个案例来了解一下,一个人成年后的生活方式与他童年时代的生活方式是如何一脉相承的。有一个30岁的男人,性格非常有攻击性。不过其性格上的缺略并没有影响他在事业上的成功,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他极度抑郁,前来治疗,一来就抱怨,说自己无心工作,对生活提不起任何兴趣。他还说,他正在筹备婚礼,自己却对未来无满困惑。此外,他具有强烈的嫉妒心,这使他和未婚妻的这段感情岌发可危,也让他饱受折磨。事实上他的嫉妒毫无道理,因为他的未婚妻在别人眼里可以说是完美无缺。这一切都表明,他才是问题的根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他自认为很有魅力,如果自己被别人所吸引,就立马用攻击性的态度摧毁双方此前都想要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
现在我们根据之前谈到的方法,为这个人的行为制作一张图表。先从这个人的生活中挑选出一件事,并尽量将这件事和他当前的生活态度联系起来。
根据经验,这件事应该是这个人的童年记忆。不过我们也要承认,童年记忆未必就完全客观正确或者可能没有一点价值。这个男子小时候的记忆是这样的:他和他妈妈、弟弟一起来到一个市场。市场里拥挤不堪、混乱不已,他妈妈不得不把他抱起来。可是没过多久,他妈妈发现抱错了,就将他放下,抱起了弟弟。他在拥挤的人群中被挤得站不住脚,心里充满了沮丧,不知如何是好。当时他只有4岁,从他对
那段记忆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不能忍受别人受宠,也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受宠。从这段摘述中,我们得出了相同的性格特征,他之所以喜欢抱怨和这段记忆有一定关系,这也证实了我们之前的猜测。
当我们把他当前的现状和他童年记忆之间的关系告诉他时,他感到非常吃惊,并立刻领悟到自己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的决定因素在于童年时期对这个人留下的影响和印象。这些影响和因素,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迅速推动年幼的他树立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很可能,在他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逐渐确立了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