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为聪,知己为明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通过月亮在不同天气中出现的月晕圆环爱德华总结出人们的认知规律: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经常会从局部出发,从局部的印象扩散出整体印象,即人们一旦认定某个人在某方面具有优秀品质后,便会认定他在其他方面也会有该种优秀品质。晕轮效应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以偏慨全、以点概面的评价倾向,对此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心理学家让一个演讲者在一所大学中的两个不同班级进行演讲。演讲前心理学家跟一个证级的学生说:演讲者在某方面具有惊人的成绩,他是一个热情的人。”但另一个班级中的华生说:“演讲者非常严肃、冷漠,不易接近。”结果在演讲者结束演讲后,两个班级给于了他截然不同的待遇:在被告知演讲者是一个热情的人的班级中,学生们在其演讲结束后积极热情地与他攀谈;在被告知演讲者是一个冷漠的人的班级中,学生们在其演讲结来后则是冷淡回避。此实验深刻地揭示出: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带着有色眼镜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一心理特点会干扰人们的判断意识,使其不能够清楚地看到对方身上的其他优点或缺点。晕轮效应对个人的认知能力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因为人们经常看到的只是事物的某个特征而不是本质特征,这时当人们习惯性地以个别推及整体、由部分推及全部时,便会错误地推出其他特征。人际交往也如此,如果你随意抓住某个人性格中的优点或缺点,便断言这个人完美无瑕或一无是处,,势必犯下片面性的错误。人们经常会极端化地推及人和物,进行知觉的评价和对比。从喜爱一个人的某个特征,到喜爱他整个人;从讨厌一个人的说话态度,到讨厌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以偏概全”。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应该时刻注意这种效应的影响力,不要受别人的晕轮影响,以防陷人误区。那么该如何避免晕轮效应家蔽自己的头脑呢?关键在于认清自己。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办事水平和处世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知人和知己的能力。顺名思义,“知人”就是要知道对方的所想、所行,要根据对方的思维方式判断他的行为,不要根据自己已的喜好投射他人。“知已”就是要完全地了解自己,用冷静客观的头脑对待第一印象,从思想和潜意识上做好改造甚至杏定第一印象的准备。生活感悟让自己陷入晕轮怪圈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够很好地做到知已”、“知人”,也就是还处于感知阶段,因而容为受到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选择性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知己”“知人”。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询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