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心理学效应,太实用了吧!
张婉芳
2025-02-07 08:54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心理学效应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揭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并应用这些效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在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将介绍80个实用的心理学效应,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心理学的魅力。

一、认知与思维方面的心理学效应
在认知与思维领域,心理学效应揭示了人们如何接收、处理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巴纳姆效应:人们容易相信笼统的一般性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
沉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刻板效应: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刻板效应。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的效果。
投射效应: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想法。
虚假同感偏差: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霍桑效应: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日常的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这些效应揭示了人们在认知与思维过程中的偏差和局限,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避免陷入认知误区。
二、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心理学效应
情绪与情感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相关心理学效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增进情感交流。
情绪定律: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
詹森效应:指一个人平时表现良好,而在关键时候由于缺乏自信和心理紧张,不能将水平发挥出来,导致失败,又叫“舌尖现象”或“瓶颈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因“预期”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踢猫效应: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幸福递减定律: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酸葡萄效应:指人们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甜柠檬效应:人们得到自己渴求的东西时,往往会觉得平淡无奇,不过如此;而得不到的东西,才会觉得珍贵无比,更想获得。
禁果效应: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南风效应: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
这些效应揭示了情绪与情感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社会与行为方面的心理学效应
在社会与行为领域,心理学效应揭示了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不见地走上去,将垃圾随便地扔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破窗效应。
250定律: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光环效应(与前面提到的认知领域的晕轮效应相似,但更侧重于社会评价):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看法、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木桶效应: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翁格玛丽效应:说的是女主人公翁格玛丽原本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丈夫总是对她说:“你太美了。”她受到了丈夫的鼓励,果然越来越漂亮。
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鸟笼效应: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懒蚂蚁效应:生物学家在研究蚂蚁群体的食物搬运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劳,但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飞轮效应: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蘑菇定律: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像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头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螃蟹效应:竹篓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也爬不出来。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爬出去。
棘轮效应: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蚂蚁效应: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每个个体都是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劳动。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蚂蚁就可以吞噬掉一条大象。
青蛙效应: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奋力跳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路径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旁观者效应(与前面提到的责任分散效应相似):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有他人在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减少采取行动的倾向,因为他们假设其他人会介入或已经采取了行动。
零和游戏:指参与游戏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光环效应(再次提及,但侧重于社会影响):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评价。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集体行动中,一个人为了本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人都会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光环效应(第三次提及,但角度略有不同):在群体心理中,人们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比较深刻,这种强烈的知觉,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从而形成错误的人际知觉。
示范效应:是指某些人的消费行为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定影响,当一些人由于收入或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增加消费时,周围的人会向其看齐,也相应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导致消费水平的普遍上涨。
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倾向于将自己分类到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去,并通过对该群体的认同来寻求自我定义。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心理学效应,实际上心理学效应众多,每一个都揭示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不同方面。了解这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优化决策过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预测和改变他人的行为。
例如,在商业领域,了解消费者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如锚定效应、从众效应等,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心理学原理,通过积极的期望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人际关系中,理解光环效应、刻板效应等,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减少误解和偏见。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