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疗法

心理学怎么样?实施全套手术和单独置人关节镜的两组病人非常满意,纷纷表示要向亲戚朋友推荐这种疗法。但奇怪的是,出了一条爆炸性消息,实施安慰疗法的那个组,也同样减轻了疼痛,同样恢复了正常行走,就和真正做过手术的那两组病人一样。针对这一使人惊诧的结果,莫斯利实验小组成员之一的内尔达·雷伊医生写道!“对于膝部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镜置人和软骨组织清理手术的效力竟然与安慰疗法不相上下。这一事实让我们质疑,在这种手术上花的10亿美元是否应该用到更需要它的地方。”

如果你能预料这一结果会引发原子弹爆炸般的效果,那你可就猜对了。自从这篇研究报告被刊登在2002年7月1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以后,有些医生就大吵大嚷,声称该报告造假,在不同场合利用各种形式对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提出质疑。莫斯利医生争辩说这一研究是经过详尽安排、严格实施的。“作为医生,最重要的不是操刀技术如何精湛,而是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那些一年到头经常实施关节镜手术的医生,毫无疑问,对安慰疗法的效力感到尴尬。你们可以想象得出,他们会动用一切力量,寻找一切理由来否定我们的研究成果。”

不管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一研究的结果,有一点是清楚的:我们应该给这些特定患者的关节镜手术打个问号,同时加强对各种医疗手段有效性的求证。

在第九章里,我们看到,预期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体验的认识与品评。在本章中,我们不但将看到信念和预期对人们视觉、味觉及其他感官现象认识与解析的影响,还会看到人们的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他们施加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巨大)。最重要的是,我想探索安慰疗法目前尚未被人们了解的一面,也就是价格在这一现象中的作用。高价的药品是否会比低价的让我们感觉更有效?高价的药品真的从生理学意义上比低价品牌有更好的药效吗?那么,高价的医疗手段,新一代的医疗器械,例如,数字化心脏起搏器和高科技支架,又会怎样呢?价格真的影响疗效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表明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支出还要继续飙升?好吧我们从头道来。

“安慰疗法”的英文单词“placebo”来自拉丁文一一“我会让你满意”。这个词在公元14世纪专指丧礼上雇来在死者灵前号丧的假哭者。1785年,它出现在《新医学词典》中,指的是“非正规的边缘医疗方法或药物”。

安慰疗法的效力最早见诸医学文献记录是在1794年,一个名叫杰尔比的意大利医生发现了一桩奇怪的事情:在疼痛的牙齿上抹一种昆虫的分泌物可以止疼,这种止疼效果能够持续一年的时间。杰尔比陆续给牙疼病人使用这种昆虫分泌物,并且对病人的反应做了非常详尽的记录。抹过这种“药”的病人中有68%对他说,一年之内他们的牙没有再疼过。我们没有关于杰尔比医生和昆虫分泌物更详细的资料,但可以相当肯定,他使用的昆虫分泌物与治疗牙疼无关。但问题在于,杰尔比相信它有用,而且他的多数病人也这样认为。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询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