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外,女主内,本该如此

  “女孩子嘛,矫情,你多让让她”

  “男孩子嘛,粗心,你理解一下”

  “大男人磨磨唧唧的跟个娘们儿一样”

  “小姑娘整天风风火火的像个假小子”

  “男孩子贪玩不要紧,过两年想学了轻轻松松成绩就上去了,男孩子脑瓜好使”

  “女孩子数学不好很正常嘛,理科本来就是女孩子的弱势”

  “一个大男人整天在家洗洗涮涮,没出息”

  “一个女人家工资再高有什么用,不顾家”

  类似的话我们听过太多,这些偏见看起来各不相同,分散在生活各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核:性别刻板印象。

  那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呢?性别刻板印象又称为性别偏见,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的外貌、性格、行为、职业等的固有印象。请你试着在脑中幻想一位清瘦娇小、亲切温和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想大部分人在脑中构建出的都是一位女性教师吧。这便是我们的刻板印象了。

  性别刻板印象有正负两面。正面的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刚强”,女性“柔弱”,负面的刻板印象认为男性“粗心”,女性“细心”。

  可为什么会产生性别刻板印象呢?因为在认知过程中,人们为了缩短认知过程通常会寻找各类认知对象的共同特征,使认知过程得到简化。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性别刻板印象,可性别刻板印象是何时从我们心底产生的呢?

  在儿童时期我们就已经形成了与性别相关特征的观念。3岁的幼儿已经会根据性别来区分个体了。5岁左右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已初具形成,并且会把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应用于自己和他人。比如在选衣服时,女孩子会倾向于选择粉色、红色的衣服,而男孩子会倾向于选择绿色、蓝色的衣服。

  有人会问,孩子这么小怎么会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呢?孩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因何而来?

  孩子有关性别特征的观念是受成人影响,在与成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在与成人互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得到成人对其性别规范活动的反馈。比如男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摔了一跤,嚎啕大哭,父母会说“不要哭,你是小男子汉,你要坚强。”在心理学角度,儿童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行为得到了家长的鼓励或夸奖,促使儿童形成对性别特征的看法。

  在我们的人生中,性别刻板印象于懵懂时形成,而后在漫漫人生路上编织一个如影随形的牢笼。若能从儿童时期防止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那孩子长大后便多了一分自由。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询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