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会科学家称作“计划谬误”的普遍现象
“3个月。”几乎是一致的回答
接下来,问他们在最差的条件下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6个月。”他们一般会这样回答。
然后再问另外一组学生,在正常上课、做作业、参加规定的各项活动的情况下,完成学位论文预计需要多少时间。
“3个月。”他们通常这样回答。
考虑到前面的两种回答,你可能以为他们预计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接近6个月,或者可能是 4.5 个月,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的回答总是过于乐观,尽管非常不现实。如果你认为这类判断错误只是大学生才会有,那么再想想你自己,你答应过你的妻子(丈夫),下班后晚上6点到家。你全心全意地想信守诺言,但总是会出-些问题,拖住你不能按时动身。你的客户来了电话,你收到老板的邮件需要立即回复,你的同事到你的办公室对某件事滔滔不绝地大发议论,或者你准备打印些东西,打印机却卡住了。如果平时你每次使用时打印机都会卡上 5分钟,你动身回家之前就会把这一点考虑在内但是,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冒了出来,而且你根本预测不出到底是哪件倒霉事把你绊住了,我们像过电影似的在脑子里安排好了如何离开办公室(发出最后一封邮件,打印好明天开会用的资料提纲,装好手提包,拿上钥匙,开车回家),却偏偏没把可能出现的中断和波折考虑进去。
事实证明,计划谬误对我们制订预算也有重大影响。当我们考虑大致能买得起什么,买不起什么,应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时,我们就会考虑每月的账单和花销,或多或少地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决定。但是如果生活中出了岔子,发生了计划之外的情况,比如房顶坏了要翻新,汽车轮胎坏了需要换一套,我们手头却没有钱付,那就可能打乱我们原来的计划。这一类糟糕的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其中很多我们根本就没有想到。
令人遗憾的是,故事还没有完,因为计划谬误悄无声息地与金融业联合起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劫难。事实证明,金融业很清楚我们对一些负面事件的观察存在盲区,这就是它到头来总是吃定我们的原因。我们有时碰到困难手头拮据,没有按时缴费或者开了张空头支票,这下麻烦可就大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来讲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我那一天的倒霉遭遇,以及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