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400-860-3166
作者:鲁丽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3-01-03 08:00:02
如何战胜计划谬误所带来的挑战呢
心理学业和银行业大都这样运作一一从那些已经身处债务困境的人身上获利。我们可以拿银行慷慨提供给我们的免费支票这一“外快”举例。你可能认为银行让我们免费使用支票是赔钱的,因为它们管理账户需要成本。实际上,它们从客户的过失上赚取了巨大利润:对空头支票和透支退票,以及借记卡消费金额超过账户余额加收高额罚款。换言之,靠工资生活的“月光族”到头来是在补贴为别人服务的制度一-穷人为富人买单,而银行则从中赚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

到这里,银行赚取暴利的手段(我料想,是道德败坏 ) 还不算完。假想现在是月末,你的账户里只剩 20 美元了,你那 2 000 美元的工资今天会自动存入你的账户。你走在大街上花 2.95 美元买了个圆简冰激凌,后来花 27.99 美元买了本《怪诞行为学》,一小时后又享用了一杯 2.50 美元的意大利拿铁咖啡。这些都是用你的借记卡付的,你的心情不坏一一不管怎么说,今天发工资嘛。

当天夜里,零点后的某一时间,银行结清了你当天的收支。银行没有先在收入栏计人你的工资,然后再从支出栏扣减你的三笔消费与此相反,你出现了透支费用。你可能以为扣了透支费用,事情就了结了,但是银行比这更恶毒。它们使用了一种计算规则,从你最高的一笔支出(书)开始计算。哇!你超出余额透支消费,扣透支费 35 美元;接下来是冰激凌和咖啡,每一笔都是 35 美元透支费。在此之后的一刹那,你的工资存进来了,你的账户余额由负变正一但是却少了105 美元。

我们都为计划谬误综合征所困扰,银行和保险机构认识到这一点,制定了高额罚款,一旦这类意外的 (对我们来说是意料之外的)倒霉事情发生,高额罚款马上就会发生效力。同时,因为我们在签订这些金融或者保险服务合同时不会想到我们会蓄意地漏付保险费、开空头支票、漏付信用卡账单,或者超过借记卡限额透支,因此这些罚款条款,我们经常不去留意,认为与我们无关。但是当“这类事情总是发生”的时候,银行正埋伏好了等着,到头来付出高昂代价的就是我们。与银行的这些惯用伎俩相比,那些使用次级抵押贷款的人(从定义来说是指经济状况不太好的人)会在信用卡付款时作弊,拒绝偿付房贷,甚至宣告破产,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有些富裕的人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类问题与他们无关。但是我们从 2008 年经济危机中得出的一个主要教训是:我们的经济财富已经连成一体,连接的紧密程度很多人都意识不足。向信用较差的人提供次级房贷的后果,最终几乎吸干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财富,使所有经济活动,从汽车贷款到零售消费,几乎完全停顿,甚至那些持有丰厚退休基金的人也受到很大打击。到头来,经济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有点儿像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在一小群人 (例如次级房贷的贷款人)中发生的事件会给随后的其他所有人带来巨大的、可怕的影响。

从个人金融的角度,我们该如何战胜计划谬误所带来的挑战呢?首先,当然是人人都要未雨绸缪,认识到下雨天比我们预想中更多更常见。对那些已经身陷债务危机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容易我也不会天真地认为我们能够根除金融计划谬误。但是,我们能够积蓄一些钱作为缓冲,使我们在经济运行的道路上即使遇到颠簸也能保护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减轻计划谬误的后果,使它不至于造成那么严重的损害。

其次,我认为金融机构那些苛刻的、掠夺穷人的行规,包括对信用卡、汽车质押借款、发薪日借款强制收取高利息等做法,应该加以控制。我们应该把金融服务的成本一视同仁地分摊到所有的客户头上,而不是强迫缺少资源、走投无路的人来负担其中的一大部分,只有这样做才公平,对我们的整体经济也更有利。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些人本来在经济上就很少得到公平对待,如果还要对他们敲骨吸髓,到头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