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400-860-3166
作者:兰晓雅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10-31 16:08:32
正确处理“心情”与“事情”之间分寸的技巧
心理学拆招、借力打力。我们假设你在公司里受到了他人(比如说自己的上司)的欺负,让你既愤怒又痛苦,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找他本人讲理?还是四处找人讲理?甭管你怎么讲理,找谁讲理,是否能把这个理“讲”回来,恐怕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你失去的,将远远大于你得到的。未来你在公司的处境只能更险恶,而不会更轻松。因此在职场生涯中,在人际交往中“讲死理、死讲理”通常是行不通的,要想解决问题,还得开动脑筋,另想高招。让我们从根本上分析一下“讲理”的危害到底在哪里。“讲理”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强调的重点是“为什么”。而“为什么”这三个字没有多大的建设性,至少在事情发生的初始阶段,它的建设性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为什么”相比,在这个时点上其正有建设性的是“是什么”。一个事情发生了,甭管它是为什么而发生,客观事实是它确实发生了。与其纠结于事情的起因,不如迅速接受事情的现状,然后根据这个现状去考虑具体应对的办法。也就是说,“是什么”的后面,紧跟着的就是“怎么办”。显然,在事物的切始阶段,如果你能迅速地从“为什么”的泥滔中抽身出来,将所有的精力和能量投放到“是什么”和“怎么办”上面,你就已经把事物发展方向的主动权牢牢地提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可以说你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建设性的,而唯有建设性的行为,才能带来建设性的结果。

当然,“为什么”不是不可以讲,而是要找对讲的时机。在你把所有注意力转移到“怎么办”上面之后,你可以好好想想“为什么”的问题。只要你抽丝剥茧地运用共情原则,就一定能想出一大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果你想在沟通博弈中获得某种优势,那就一定要放弃对事物正确性的纠缠,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事物的重要性上来。只有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让你的努力最终修成正果。

相关文章